此地篁村

English中國2008 / 22min
導演:郭子棟




簧村,座落在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雖然猶如世外桃源,但因地處偏僻且缺乏規劃,與打著"理學淵源"旗號的鄰村理坑,無論在遊客人數和經濟收入上有著天南地北的差異。

其實簧村有著和理坑一樣美麗的自然風景,一樣典雅的徽派建築。但當理坑人在自己的村裏當著導遊、開起客棧時,簧村的年輕人仍只能選擇去大城市打工,留守在村中的大都只有老人和孩子。雖然當地盛產茶葉,但由於近年茶價的持續走低,現在已經賺不了什麼錢了。據說為了增加村裏的財政收入,前幾年山上的林木甚至都被肆意地砍伐光了。



年過古稀的老伯余多富,夢想著某一天簧村能像理坑一樣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進而改善村子的生活條件修繕包括祠堂在內的古建築,於是他自告奮勇地擔負起村委會"旅遊開發"的工作。他聽說通過互聯網可以讓更多人知道簧村,可是到縣旅遊局一打聽,一年的廣告刊登費用就要數萬元。之後的數月,余多富一個人提著畫刷和顏料,無論刮風或下雨,穿梭在村子與公路之間,在一座座的屋墻上寫下同樣的兩個字"簧村→"之後的那個黃金周,簧村裏突然來了許多看到"簧村"路標的遊人。

 



兩年後,當年余多富為了給遊人指路而畫的箭頭路標已字跡斑駁,有的地方甚至已被新建的建築物所遮擋,唯有村口豎立著的那塊標著二十元門票價格的木招牌還能說明這是一個曾試圖開發旅遊的村子。簧村地理位置太過閉塞,路不好走,大車進不來,也沒有正規的旅遊公司來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余多富現在只是夢想能有像投資理坑那樣的大老板來開發簧村,他覺得現在只有錢能使一切好起來。

從縣城到簧村,得先坐車到清華然後再轉車。吳東清住在清華,是當地一所中學的老師,自己也喜歡旅遊熱愛攝影。他一手創辦了一個介紹婺源旅遊的網站,經常在網上回答一些網友的提問,在網絡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之後,吳東清在朋友的建議下,把自己的家改建成了家庭旅館,取名為"驢友驛站"。他希望能與遊客成為朋友,互相交流旅遊經驗,很多遊客也正是沖著這一點而來清華,放棄去風光更佳的旅遊景點。

相對於理坑,簧村輸在了地理位置與金錢;相較於吳東清,余多富輸在了文化水準與溝通。然而,他們就註定要輸嗎?



導演簡介


郭子棟

籍貫河南,成長於上海。2007年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廣播電視編導系,免試直升研究生,現正攻讀同濟大學藝術學碩士學位。紀錄片短片作品包括《江師傅》、《三月三》等。



導演手記


兩年前的婺源之行使我認識了簧村的余多富老人,年過古稀的他希望通過開發旅遊來改善村裏人的生活條件,同時他也確實作出了行動,我深深的為他的執著所感動,在同他的交流中,我能感受到他的無助但更多的是一股希望的力量。一個人追逐夢想的過程一定是充滿力量的,當時我就想記錄他。

簧村是一個被旅遊遺忘的角落,在村委會負責旅遊接待的余多富夢想著某一天簧村能像鄰村理坑一樣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然而漸漸的他發現這個夢想看似唾手可得,但又遙不可及。

住在清華鎮的吳東清是中學教師,幾年前就把自己家的房子改造成了家庭旅館,他喜歡上網,熱愛攝影,結交了不少五湖四海的朋友,經常有遊客慕名而來。

就我個人的想法,影片的主題是要去揭示中國農村開發旅遊過程中所遇到的一個普遍現象,即一些基本條件類似的村莊,由於旅遊開發力度或深入程度的不一而產生發展的不平衡,有些偏遠的村莊可能通過旅遊開發一夜成名,村民們得以致富,而更多的一些村莊則仍是不為人知的角落,村民們依舊過著清貧的生活。

> 編輯(管理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