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關於兩個街舞世代的紀錄片
"34歲了,還是尬吧!尬到我贏為止!"舞齡17年的阿倫這麽說。對他而言,街舞就是他的生活,街舞就是他的血液。在臺灣剛從權威體制解放的90年代,即使承受來自社會的異樣眼光和壓力,阿倫還是與夥伴組成了第一個本土嘻哈團體"The Party",更發行了兩張唱片。然而舞團因故解散,夥伴們也各奔東西,阿倫則獨自前往大阪、紐約、歐洲、巴西等地,探索不同的街舞靈魂 。
街舞界的瘋子。阿倫的學生這麽形容他。在外人眼中,沒人聽得懂他想說什麽,更沒人知道他心裏真正在想什麽。本片記錄了阿倫從2007年到2008年,前往法國巴黎參加世界大賽的過程。期間為了籌措飛往巴黎的旅費,即使放下身段教導帶動唱舞蹈也在所不惜,只因"身為一個舞者,要是這輩子沒來比過一次,心裏會留下遺憾"。
另一條故事線記錄的是來自臺北街頭名為"八個小孩"的高中生舞團。他們是90年代出生的新新人類,年齡僅有阿倫的一半,新的一代街舞少年沒有太多來自於社會投以異樣眼光的壓力,反而受到週遭人們的贊賞與鼓勵,那麽他們對街舞的夢想是什麽?街舞又在他們身上發生了什麽影響?
"八個小孩"一年前約好在今年考完大學之後,要重出江湖,面對將要到來的街舞比賽。他們會不會最後皆大歡喜,有個美好結局呢?那如果他們拿到冠軍,是否生活就有所改變?青少年時代的熱血夢想,有沒有可能只有一次,而只是一個夏天的夢?也許最後一切的感想,就像團員YA淡淡地這麽說"感覺這個夏天沒有白費"。hip-hop精神不需要太多的悲情,也不需要太嚴肅。總之,keep dancing就對了。
街舞狂潮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hiphopstorm
導演簡介
蘇哲賢
出生於臺北,目前就讀於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主修電影編導。自大學開始起進行短片創作,初以劇情片為主,其中《SENSE出版社》入圍2005香港兩岸四地學生電影節。參與過多部紀錄片之拍攝工作,包括臺灣輔導金電影及紀錄長片:《奇蹟的夏天》、《合同殺人》、《天黑》,擔任錄音或製片等工作。自參與《奇蹟的夏天》的紀錄長片製作過程之後,轉變自身對紀錄片創作的態度,因而激起關心自己所居住的城市裏眾多需要被聽見的聲音。平日漫遊於臺北城中,從事委托紀錄片或廣告片拍攝,大都和臺北的文藝青年與表演藝術工作者一同鬼混。
導演手記
2007年夏天,我開始進行第一部紀錄長片的計劃,在臺北街頭尋找街舞青年的蹤跡。阿倫是我第一眼就決定要拍攝的對象,這個人說話很難滔滔不絕,大部分的時候,他嘴裏說出的都不是完整的句子,然而從他跳舞的眼神當中,的確可以感受到他即使舞齡17年,仍然保有對舞蹈的熱情。知道他一年前計劃前往法國參加世界街舞大賽的時候,感覺對他會是個漫長又具有挑戰的過程,但他似乎沒有想太多,他說"總是要去的!"
34歲的他,很少在言語上展露灰心與喪氣,然而在巴黎的日子裏,因為拋開臺灣的一切煩惱,卻反而在夜裏他失眠了,因為思考自己的未來。指著嘻哈前輩Grandmaster的唱盤問自己:我也想和這些舞者一樣,能夠成功,但是這些舞者成功了嗎,他們老了之後又都在做些什麽呢?有時候,街舞讓我疑惑,這樣是不是對的?
阿倫是一個孤獨的舞者,舞蹈生涯的旅途上似乎沒有太多長期的夥伴,在這一段人生轉折的時刻,拍攝他的紀錄片,也許無法一窺他舞蹈生涯的全貌,但總是在拍攝過程當中,體會到他的生活方式:沒有明確計劃,但是隨時保持熱情!
"八個小孩"這個舞團,可以算是新一輩臺北街頭青少年舞團的典型之一,也許他們的舞技並不如資深的前輩,但是對於舞蹈的熱情,以及八個小孩中的友情,比庸庸碌碌的成人們保有更多的熱血與夢想。
《街舞狂潮》參展及獲獎
※ 榮獲第47屆臺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2010)
※ 第二屆溫哥華新亞洲電影節,展映 (2009)
※ 第7屆廣州紀錄片大會,《生活中的陽光》展播評優
※ 第6屆中國獨立影像年度展,入圍學生短片競賽
※ 第32屆金穗獎 入圍
※ 第一屆北京國際電影季紀錄片徵集 入圍前20(2011)